琐罗亚斯德教的拼音、解释、组词
琐罗亚斯德教的简介:
suǒ luó yà sī dé jiào
旧译“祆教”、“拜火教”、“波斯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的主要宗教。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创立。主要经典为《波斯古经》。主张善恶二元论。要求人们从善避恶,弃暗投明。礼拜圣火为主要宗教仪式。公元7世纪后渐衰。今在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尚有少量信徒。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传入中国,隋唐时曾在东西两京(洛阳、长安)建立祆祠,但信奉者多为外国人。
旧译“祆教”、“拜火教”、“波斯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的主要宗教。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创立。主要经典为《波斯古经》。主张善恶二元论。要求人们从善避恶,弃暗投明。礼拜圣火为主要宗教仪式。公元7世纪后渐衰。今在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尚有少量信徒。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传入中国,隋唐时曾在东西两京(洛阳、长安)建立祆祠,但信奉者多为外国人。
- AI解释
《琐罗亚斯德教》,又称拜火教、萨满教或祆教,是源自古代伊朗的一种宗教体系。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波斯地区,是一种古老的多神论信仰体系,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神教的形态,主要崇拜“奥瑞姆”(Ahura Mazda),即至高无上的造物主。琐罗亚斯德教强调善恶二元对立,认为善是光明的力量,而恶是黑暗的力量。
琐罗亚斯德教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中东地区,它曾一度成为波斯帝国的官方宗教,并对后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犹太教等宗教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然而,在中世纪以后,由于被其他宗教取代或受到压制等原因,目前主要存在于伊朗和印度等地。
以下是五个使用“琐罗亚斯德教”的例句:
- 在古代波斯地区,琐罗亚斯德教是广泛传播的信仰体系。
- 今天的伊朗仍有少数人继续信仰琐罗亚斯德教。
- 琼斯先生是一位学者,在研究琐罗亚斯德教的历史和文化方面颇有建树。
- 古代波斯帝国时期的国王都宣称自己是奥瑞姆之子,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权威并宣扬琐罗亚斯德教的信仰。
- 在印度的一些地区,还有一些琐罗亚斯德教信徒继续传承着这一古老的宗教传统。
请注意,上述句子根据语言习惯进行了调整和简化,以确保表达符合现代中文的语言风格。
分词解释
琐
suǒ
1 玉声。2 细小,零碎:~事。~细。~闻。~碎。~屑。烦~。3 连环,连环形花纹:~窗。委曲如~。
罗
luó
1 捕鸟的网:~网。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6 用罗筛东西:~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 脶 ”。10 姓。
亚
yà
1 较差:他的体力不~于你。2 次一等:~军。~圣。3 原子价较低的,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硫酸~铁。4 指“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简称“亚洲”):东~。
斯
sī
1 这,这个,这里:~人。~时。以至于~。2 乃,就:有备~可以无患。3 劈:“墓门有棘,斧以~之”。4 古同“厮”,卑贱。5 古同“澌”,尽。6 姓。
德
dé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
教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