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资产的拼音、解释、组词
递延资产的简介:
dì yán zī chǎn
也称“逆延费用”。指业已支付但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种费用。如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也称“逆延费用”。指业已支付但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种费用。如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 AI解释
《递延资产》这一术语在会计学中指的是企业因某些原因而暂时无法完全确认入账,但未来某一期间内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它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时间属性的资产类型,通常出现在长期项目或前期投资带来的收益在未来才能体现的情况。递延资产需要通过折旧或其他方法进行摊销,在其对企业的贡献期逐步确认为费用或收入。
详细解释
-
定义:递延资产是指企业在初始阶段投入大量资金或资源后,虽然在短期内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在未来的某一时段内能够逐步释放效益的资产。
-
常见例子:
- 培训成本:企业为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所支付的成本,这些成本可能在未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销售额等形式获得回报。
-
研发费用: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投入,在产品成功上市后才能逐步回收投资,并开始产生收益。
-
会计处理:
- 在资产端记录递延资产的价值。
-
需要按照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通常采用直线法或其他方法逐步减少其价值并计入当期损益。
-
相关原则与规范:企业需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国家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递延资产。
造句
- 公司研发新产品的初期投资较大,这部分成本被记作递延资产,在产品上市后将逐步摊销确认为费用。
- 员工培训的费用虽然在短期内没有直接体现效益,但长期来看能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可作为递延资产处理。
- 为了优化未来运营效率,企业在初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投资被归类为递延资产,并在未来分阶段摊销确认。
- 新产品开发项目在早期研究与试验阶段产生了较高的研发费用,这部分成本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应作为递延资产处理并在预计受益期间内分期摊销。
- 为了提升员工技能以适应未来市场变化,企业决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培训。这些培训费用将被确认为递延资产,并通过合理的方法在未来几年中逐步摊销。
以上是关于《递延资产》的详细解释及五个相关造句的例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会计概念及其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递
dì
1 传送,传达:传~。投~。~送。~交。~眼色(以目示意)。呈~国书。2 顺着次序:~补。~变。~增。~减。~升。~降(jiàng )。3 古代指驿车。
延
yán
1 引长:~长(cháng )。~续。蔓~。~年益寿。2 展缓,推迟:~迟。~缓。~宕。~误。3 引进,请:~聘(聘请)。~纳。~师。~医。4 姓。
资
zī
1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2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3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4 智慧能力:~质。天~。5 出身和经历:~格。~历。6 姓。
产
chǎn
1 人或动物生子:~子。~卵。~妇。助~士。2 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工业生~。~值。3 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的东西:土~。特~。4 生出,出现:~生。出~。~地。5 财物:财~。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