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公策的拼音、解释、组词

檀公策的简介:

tán gōng cè
1.《宋书.檀道济传》载:檀道济足智多谋,随高祖北伐,为前锋,屡建战\\,后因称征战计策为"檀公策"。

  • AI解释

词语《檀公策》指的是古代军事谋略书籍《檀弓》中记载的关于策略和计谋的内容。实际上,这里可能需要澄清一点,《檀公策》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文学或历史典籍的名字,而是后人对《左传·文公五年》所载的一段故事的简称,“檀弓”是指该篇目所在的章节名。这段文字描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会与楚国将领沈鹿之间关于如何应对敌人的策略讨论,其中“公策”部分记录了士会对敌对策略的看法和建议。

详细解释

《左传·文公五年》中提到,晋国在一次战争中面对强大的敌人。士会在分析了当前形势后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计谋:故意表现出逃跑的姿态,从而引诱敌人追击,然后伏兵于途中的有利地形进行反击。这一策略体现了古代军事智慧和对敌心理战术的深刻理解。

造句

  1. 在这次商业谈判中,我们采用《檀弓》中士会的“公策”,假装撤退以迷惑对手。
  2. 谈判者必须学习《檀弓》中的智慧,灵活运用策略才能在商战中取胜。
  3. 小张借鉴了《檀弓》中的“公策”思想,在项目管理中设下巧妙的计谋,成功地解决了难题。
  4. 通过研读《檀弓》,我们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古代军事家的战略思维来处理当前的挑战。
  5. 在这紧张的谈判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如《檀弓》中的策略一样,随机应变,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分词解释

tán

1 落叶乔木,木质坚硬,用于制家具、乐器(亦称“青檀”)。2 浅绛色:~口(形容红艳的嘴唇)。3 〔~香〕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亚热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可制器物及香料,又可入药。4 〔紫~〕常绿乔木,木材坚硬,带红色,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5 姓。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