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槽的拼音、解释、组词
檀槽的简介:
tán cáo
1.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
1.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以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架上的槽格。后亦用于指琵琶等乐器。唐.李贺〈感春〉诗:「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元.秦&25cd1_.gif;夫《东堂老》第一折:「只思量倚檀槽,听唱一曲桂枝香。」
《檀槽》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并非一个独立使用的名词或动词,而通常作为“琴槽”、“筝槽”的另一种说法,指的是乐器上用来固定弦线的部分。其中,“檀”在这里指代的是制作琴或筝时所用的一种质地较硬的木料;“槽”则是指用来安装、固定琴弦的地方。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古琴和古筝等传统中国乐器中,使用檀木制成的琴身内部会设有槽口,用于将琴弦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这些槽口不仅起到定位的作用,还有助于声音的传导。
- 作用:檀槽确保了琴弦能够稳固地固定在琴体上而不至于滑动,这对于保持音准和演奏质量至关重要。同时,不同的形状、大小和深度设计也会影响乐器的声音特性。
造句:
- 弹奏古筝时,我总是先仔细调整每根琴弦的位置,确保它们都能完美嵌入檀槽中。
- 这把古琴的檀槽经过精雕细琢,不仅稳固了琴弦,还为整体增加了几分典雅的气质。
- 在古代乐器修复师的工作坊里,他们最常用到的手工具之一就是用来雕刻和调整檀槽的。
- 为了追求完美的音色效果,乐手们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演奏习惯对琴上的檀槽进行微调。
- 当初匠人制作这把古筝时,不仅选用了上等檀木做主体框架,连细小的檀槽也打磨得十分细腻。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