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的拼音、解释、组词
春风化雨的简介: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春风」,春风吹拂,化育万物。语出汉.刘向《说苑.卷五.贵德》。「化雨」,雨水灌育草木。语本《孟子.尽心上》。「春风化雨」指适合草木生长的和风及雨水,亦用于比喻师长和蔼亲切的教导。△「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2. 1、「春风」:汉.刘向《说苑.卷五.贵德》孟简子相梁并卫,有罪而走齐,筦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几何人矣?」孟简子曰:「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筦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仲曰:「是何也?」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筦仲1>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2>,吾不能以夏雨雨人3>,吾穷必矣!」 〔注解〕 (1) 筦仲:管夷吾(西元前?∼前644),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为法家之祖。筦,音ㄍㄨㄢˇ。 亦作「管仲」。 (2) 春风风人:比喻教育给人的感化和恩泽。第二个「风」字,音ㄈㄥˋ,吹风。见「春风风人」。 (3) 夏雨雨人:比喻及时加惠于民。第二个「雨」字,音ㄩˋ,滋润。见「夏雨雨人」。 2、「化雨」:《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1>化之者,有成德2>者,有达财3>者,有答问4>者,有私淑艾5>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注解〕 (1) 时雨:比喻教化的实行。 (2) 成德:成就德行。 (3) 达财:通达才能。财,通「才」。 (4) 答问:应答问题。 (5) 私淑艾:未及门下受业,私自以君子言行为榜样,来培养自身。艾,音ㄞˋ。
3. 「春风化雨」系由「春风」及「化雨」二语词组合而成。「春风」是出自汉.刘向《说苑.卷五.贵德》,根据记载,孟简子曾经在梁和卫当过宰相,获罪后逃亡齐国,管仲前来迎接并且问在梁和卫时门下有多少人?至今还跟随在身边的有几人?孟简子回答说从前门下有三千使者,现在只剩三人跟在我身边。其中两个是因为在没钱时,我出钱帮他们埋葬父亲和母亲,另一个是因兄长被关,我代为出力营救。管仲听了之后,上车时感叹说:「如果我不能像春风给人感化和恩泽,也不能像夏雨一样及时加惠于民,我必定会失败。」「化雨」则是出自《孟子.尽心上》,内容是写君子有种教人的方法,分别是像及时雨一样及时的润育教化、成就他的德行、通达他的才能、应答他的问题以及没有在门下受业,但私自以君子的言行为榜样,来培养自身这五种。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春风化雨」,用来指适合草木生长的和风及雨水;亦用于比喻师长和蔼亲切的教导。
1. 比喻师长和蔼亲切的教育。语本《孟子.尽心上》。【例】在良师的春风化雨下,学生快乐的学习知识和修养品性。
1. 适合草木生长的和风及雨水。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汉.刘向《说苑.卷五.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用以比喻师长和蔼亲切的教育。《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骥儿承老夫子的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也作「化雨春风」。
词语详解
春风化雨
-
释义: “春风化雨”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典籍。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教育或教化像春天温暖的微风和滋润万物的雨水一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产生深远的影响。
-
出处: 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夫人之言曰:‘如春风之化雨,以润万物’。”
-
用法: “春风化雨”通常用来形容教育、教养或思想的深远影响,多用于褒义。
示例造句
- 教师的工作就像春风化雨,默默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 家庭中温馨和谐的氛围,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成长,犹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心灵。
- 这部电影通过平和的方式向观众传播了积极的价值观,正如春风化雨一样深入人心。
- 在社会教育工作中,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能够像春风化雨一样慢慢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 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像温暖的春风化雨一样影响着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与态度。
分词解释
chūn
1 一年的第一季:~季(农历正月至三月)。~节。~色。~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两性相求的欲望:~心。怀~。3 生机:大地回~。4 姓。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yǔ,yù
1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