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索的拼音、解释、组词

则索的简介:

zé suǒ
副词。只好;只得:既做了朝廷的百姓,死也则索要做|等多时不见来,则索独立在花荫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只好、只得。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有那赵卿打围到此,教俺何处躲者?则索舍著命走也!」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

则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可能来源于某些方言或者特定语境。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情景或文学作品中,“则索”有时被用来表示某种状态或是某个词的口语化表达方式,比如形容某物的状态或者是对某种情况的一种描述。

根据这些信息,如果要解释“则索”,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形容事物的状态或情况的说法,类似于“很”、“非常”的意思。但由于其并非正式词汇,在使用时需谨慎,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下面尝试基于这种理解提供五个造句:

  1. 天气则索地冷,出门记得多穿衣服。
  2. 她今天的状态则索非常好,工作进展顺利。
  3. 他的话则索中肯,让人感到受益匪浅。
  4. 这道题则索简单,连小学生都能做出来。
  5. 那个地方的景色非常美,则索可以用“则索”来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则索”在现代标准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广泛,上述造句是基于对词汇可能含义的一种推断。如果是在正式或学术写作中使用,请务必核实其适用性和正确性。

分词解释

1 模范:以身作~。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3 效法:~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suǒ

1 大绳子或大链子:~子。~道。钢~。绞~。线~。2 搜寻,寻求:~引。思~。搜~。探~。3 讨取,要:~还。~求。~取。勒~。4 尽,毫无:~然无味。5 单独:离群~居。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