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的拼音、解释、组词

汉简的简介:

hàn jiǎn
1.汉代的竹﹑木简。简为古代书写工具,竹片称简,木片称札,统称为简。汉简的长度,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1930年在内蒙发现的汉代木简,已编为《居延汉简甲乙编》。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清末以来,于敦煌等处陆续发现的汉代史料,其中以西北科学考察团于民国十九年在甘肃省居延附近所发现者为最多,称为「居延汉简」。

汉简》,也称“汉代竹简”,是指出土于中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区,特别是居延地区的古代汉朝文书残片。这些简牍记录了从西汉到东晋时期(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406年)的各种官方文件、私人书信及日常事务的记载。《汉简》因其保存了大量的汉代社会经济、文化信息而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1. 由于出土时间较早,这些竹简上所用的文字被称为“隶变期文字”。
  2. 它是研究中国书法发展史和汉字演变过程中的珍贵实物证据。
  3. 可以从中看到汉代社会的法律条文、经济活动以及官僚体制等信息。

以下是五个使用《汉简》概念或背景知识造句的例子:

  1. 考古学家们在居延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汉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为我们了解西汉时期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2. 在博物馆中,《汉简》展览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普通观众,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书制度的重要窗口之一。
  3. 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解读这些历经千年风雨的《汉简》,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
  4.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年代出土的《汉简》,专家们发现汉字字体在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变化过程。
  5. 汉简》不仅是文字的载体,也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者,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汉简》的研究价值和文化意义,还体现了它们对于揭示古代中国社会风貌的重要作用。

分词解释

hàn

1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2 天河:银~。云~。气冲霄~。3 成年男人:~子。老~。4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5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6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7 姓。

jiǎn

1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牍。~策。~册。2 书信:~帖。~札。信~。书~。3 不复杂:~单。~易。~略。~要。~便。~洁。~练。册繁就~。言~意赅。4 选择:~拔。~选。~任。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