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的拼音、解释、组词

流苏的简介:

liú sū/sù
装在车马、楼台、帐幕等上面的穗状饰物。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装置在旗帜、布幕等边缘等的穗状饰物。【例】这片窗帘下缘以流苏垂边,显得别致。 ◎

1. 由彩丝或羽毛做成的穗状饰物,常装置在马车、楼台、旌旗或帐幕的边缘。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诗:「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床面前一架几十个香橼,结成一个流苏。」也作「排须」、「胥头」、「须头」、「苏头」。

词语解析:流苏

1. 含义与定义: - 流苏,原指古代贵族或官员礼帽、车马装饰用的一种下垂的穗子或飘带。它通常由丝线编织而成,两端系上坠饰,如珠子、玉片等,在风中会随风轻轻摇摆,产生一种流动的美感。 - 引申义:流苏还被广泛用于描述那些像轻盈的装饰品一样随风飘动的事物或景致,例如形容窗帘、裙子或其他物品在微风中的自然波动。

2. 造句示范:

  1. 她穿着一件绣有金色流苏的华贵长裙,在晚宴上熠熠生辉。
  2. 窗帘随风轻扬,流苏如繁星点点,为房间增添了几分浪漫气息。
  3. 那位将军的车前挂满了金光闪闪的流苏,显得格外威武庄严。
  4. 她把头发编成了两条辫子,在辫尾系上了一串小流苏,看起来活泼可爱。
  5. 在舞台表演中,那件长袍上的流苏随着舞者的每一个动作而轻轻摆动,宛如夜空中的流星。

这些例子不仅展示了“流苏”在服饰和装饰品中的应用,还通过具体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轻盈、流动之美。

分词解释

liú

1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3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5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6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8 品类,等级:~辈。~派。9 指不正派:二~子。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