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的拼音、解释、组词
格律的简介:
gé lǜ
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传统法中指法律条令。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五.孝行》:「复雠礼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雠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旧五代史.卷三七.唐书.明宗本纪三》:「自兵兴以来,法制不一,诸道州县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请以旧制晓谕,改而正之。」
2. 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 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格律》一词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一种规范或规则。它不仅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扩展到语言学、音乐学等领域中的特定形式和结构要求。
详细解释:
- 定义与范畴:《格律》主要是指艺术创作时遵循的一系列规则、格式或者模式。这些规则涉及词汇的选择、音节的安排、韵脚的方式等方面。
- 文学领域:在古代诗词中,如唐诗宋词等,通过规定每句字数、平仄和押韵方式来构成作品。例如,唐诗的五言绝句有四行,每行为五个字;七言绝句则每行为七个字。
- 音乐领域:在音乐创作与演奏中,《格律》可能指的是旋律、节奏或和声的特定模式,这些规则有助于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或流派。例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常常遵循复杂的复调结构。
造句:
- 为了写好一首五言诗,他花费了数天时间研读《格律》知识。
- 音乐会上,乐队的演奏家们严格按照《格律》,用精确的节奏和音高演绎了一首古典曲目。
- 她对汉语《格律》非常着迷,每天花几个小时阅读古代诗词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 在这次比赛中,评委们主要根据选手遵循《格律》的程度来打分。
- 他决定创作一首新歌,尝试打破传统的音乐《格律》,探索新的旋律与和声结构。
分词解释
格
gé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子纸。方~儿布。2 法式,标准:~局。~律。~式。~言。合~。资~。3 表现出来的品质:~调。风~。人~。国~。性~。4 阻碍,隔阂:~~不入。5 击,打:~斗。~杀。6 推究:~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于上下。9 感通:~于皇天。10 变革,纠正:~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律
lǜ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