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校的拼音、解释、组词

检校的简介:

jiǎn xiào/jiào
1.查核察看。 2.官名。晋始设,原为散官,元以后为属官,清代仅府有检校官,为低级办事官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查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重。」《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那时贾涉适在他郡去检校一件公事,到九月方归。」

2. 职官名。晋始设置,原为散官。唐宋有检校官,其官位高于正官。元以后为属官,元中书省有检校官,掌理检校公事文牍。明、清的检校官为低级办事官员。

《检校》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主要指的是对官职进行审核和校正的意思。它的使用范围较广,既可以用于指朝廷对于官员的考核审查,也可以泛指各种制度、法规或文稿的检查与校订工作。

详细解释

  1. 官方审核:古代常用来描述皇帝或上级对官员任职资格或行为进行审核的过程。
  2. 文书校勘:在文史材料整理中,“检校”一词多用于指对古籍、史料等进行细致的检查和修订,以保证内容准确无误。
  3. 制度审查:有时也用来描述对于某些规章制度的复核与修改工作。

造句

  1. 在这次朝廷大赦之后,所有官员都需要经过一次检校,以确保他们的品行符合要求。
  2. 史学家们对《汉书》进行了详细的检校工作,纠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使其更加准确可靠。
  3. 公司决定进行年度组织架构调整前,先由人力资源部对其进行检校,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漏洞。
  4. 由于历史久远,《周易》文本在流传过程中有所损毁,需要文人对其内容进行检校,恢复其原貌。
  5. 对于这次发布的法规文件,相关部门将安排专人进行细致的检校,确保无遗漏、错误之处。

分词解释

jiǎn

1 查:~查。~测。~讨。~举。~校(jiào )。~修。~索。~察。2 注意约束(言行):~点(①注意约束言行,如“参加宴会时连吃带拿,太不~~了”;②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一遍”)。失~。3 古代官名,掌修国史,位次编修。4 姓。

xiào,jiào

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园。~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统带一校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