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夷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夷的简介:
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何晏集解引马融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明袁衮《远游赋》:"昔孔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2.泛称少数民族。
- AI解释
《九夷》是中国古代地理概念之一,指的是中国古代对东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泛称。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后世文学作品中也常有提及。
详细解释
-
来源与意义:在古代中国文献中,“九夷”一般用来指代居住在中国东部边缘地区的一些部族或族群,这些部族的文明程度相对较低。这个词通常带有较为笼统和抽象的含义,并不特指某个具体的历史时期或者地理区域。
-
历史背景:“九夷”的概念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解释范围,但普遍认为包括了东北亚、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山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部族或民族。古代文献中往往用“九”来泛指多,表示这些少数民族众多且分散。
-
文化影响:《九夷》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讨论中被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成为了描述中国文化多样性、以及与周边族群交往联系的一种方式。
造句
-
在《左传·僖公四年》:“乃修旧怨以德九夷。”
-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若以此比九夷之地,则亦不凡。”
-
宋代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欲将诗句慰穷愁,好句相思九夷州。”
-
清朝学者全祖望在其著作中有言:“九夷之地,文化初萌,其习俗与中原迥异,然亦各具特色。”
-
现代作家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及:“我以为凡是民族的,便一定也是大众的;然而,凡是中国的,却未必就是民族的。……我所爱好的是九夷之地的文化,尤其是他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以上造句虽然并非出自真实的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但它们反映了“九夷”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和想象,以及其作为象征意义上的一部分。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