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均力敌的拼音、解释、组词

智均力敌的简介:

zhì jūn lì dí
指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双方智谋和势力旗鼓相当。三国志˙卷十三˙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博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1. 双方智谋和势力旗鼓相当。《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博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词语《智均力敌》的意思是智慧和力量相对等,彼此相当。这里“智”指的是智力、智慧或策略,“均”意味着平衡或者相等,“力”是指体力或能力,“敌”表示对等或竞争的状态。整体来看,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了双方在智力和体力方面都达到了平等的状态,既不占上风也不处于劣势。

造句

  1. 在这场对抗中,两位棋手的智均力敌使得比赛异常激烈,每一步棋都需要深思熟虑。
  2. 两个人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彼此间展现出了智均力敌的状态,使观者赞叹不已。
  3. 小明和小华在解决那道数学难题时,两人思维敏捷、方法巧妙,展现了明显的智均力敌。
  4. 双方团队经过长时间的较量后,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这得益于双方在策略上的智均力敌。
  5. 在这次辩论赛中,正反两方选手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展现了智均力敌的精神风貌。

这些例子展示了“智均力敌”这一成语应用的不同场景和语境。

分词解释

zhì

1 聪明,见识:~力。~慧。~商。~育。~能。~谋。才~。机~。理~。明~(①考虑问题周到、严密;②有远见)。足~多谋。利令~昏。

jūn

1 平,匀,引申为调和:~衡。势~力敌。平~。2 皆,都,老少~安。3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4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5 〔~钟〕古代乐器。6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2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4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5 姓。

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方。~寇。2 指敌人:~后。~情。~酋。~特。轻~。克~制胜。3 抵挡:寡不~众。4 相当:势均力~。匹~。~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意。“诸侯~王所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