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卿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卿的简介:

jiǔ qīng
中央行政官员的合称。各代所指不同。秦汉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魏晋以后,设尚书分主各部,九卿职权较轻。明清有大小九卿之分。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周代称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后用以指中央的九等高级官职,唯历代名称多所变更。《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自此以后,九卿六部的官,无一个不来拜望请教。」

九卿》详解

九卿”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职位,最早见于汉朝。具体来说,“九卿”指的是中央政府中最高的行政长官,它们是皇帝直接下属的高级官员。根据史书记载和学者的研究,通常认为九卿包括: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郎中令(或称少府)、司空。每个职位都有其特定的职责范围。

  • 太常 主要负责祭祀事务。
  • 光禄勋 负责宫廷饮食和膳食事宜,以及接待宾客。
  • 卫尉 管理皇宫的安全与警卫。
  • 太仆 指挥皇家马车运输及畜牧政策。
  • 廷尉 是中央司法机构的首长。
  • 大鸿胪 处理外交事务和接待外国使节,也负责少数民族事务。
  • 宗正 负责皇室家族的管理和族谱记录。
  • 郎中令(或称少府) 管理国家财政收入中的部分资金,并参与皇家工程的建设。
  • 司空 主要负责工程和土木建筑。

在秦汉时期,九卿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重要官员。随着朝代的发展,职位名称可能会有所变化或者调整,但其基本职能仍然保持不变或类似的功能。

造句

  1.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太常、光禄勋等都是重要的九卿职位。
  2. 这位光禄勋不仅掌管着皇室饮食,还兼有接待宾客的重要职责。
  3. 廷尉是古代中国最高级别的司法官员之一,负责审理重大案件和制定法律规范。
  4. 大鸿胪作为外交部门的首长,在处理与各国的关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5. 郎中令(或称少府)不仅管理财政收入,还参与重要宫殿的建筑工作。

分词解释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qīng

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相。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5 古代夫妻互称:~~。~~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