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板鼓的简介:

bǎn gǔ
打击乐器,一面蒙牛皮,鼓框内膛呈喇叭形,上口径约一寸,发音脆亮,是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乐器名,打击乐器。单面蒙皮,鼓框用坚实的木料制成,圆形,鼓腔内呈喇叭形,鼓面中间部分稍凸起,为鼓心。京剧和北方戏曲使用的板鼓鼓心较小,南方十番锣鼓的鼓心较大。演奏时,将鼓空悬在系有绳子的竹制或木制的架子上,用两根鼓签敲击。在戏曲伴奏和民间乐器合奏中居指挥地位,有时用于独奏。也称为「梆鼓」、「单皮鼓」。

板鼓》通常指的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中的一种,是一种圆形、扁平状的单皮鼓。它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戏曲伴奏以及各种传统庆典活动中。板鼓的特点是体积较小,声音清脆响亮,音色独特且富有穿透力,在乐队中常作为节奏或强调和声的主要工具。

详细解释: - 形状与结构:通常直径在20厘米左右,厚度较薄。 - 材质:鼓面多用羊皮或者合成材料制成,边缘有木制框架支撑。 - 演奏方式:主要由双手执棒敲击鼓面产生声音。不同的力度和技巧能够演奏出多种音色变化。 - 用途:广泛用于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等场合中。

造句示例:

  1. 在京剧演出前,乐队先用板鼓打了一段锣鼓,预热了现场的气氛。
  2. 为了增强节目的节奏感,舞蹈表演中加入了板鼓演奏。
  3. 小明学习了许多打击乐器,其中他特别擅长敲击板鼓
  4. 年夜饭时,一曲欢快的民歌伴奏着板鼓声声,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5. 传统音乐会中,板鼓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整场演出增添了许多活力与动感。

以上就是关于“板鼓”的详细解释及造句。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bǎn

1 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子。木~。~上钉钉。2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鼓~。一字一~。荒腔走~。3 不灵活,少变化:死~。呆~。4 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着脸。5 见“老”字“老板”。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