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屦的拼音、解释、组词

杖屦的简介:

zhàng jù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3.拄杖漫步。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杖,手杖。屦,以麻、葛织成的鞋子。杖屦皆为出行时的用具。金.段克己〈渔家傲.龙尾沟边飞柳絮〉词:「花底醉眠留杖屦,花上露,随风散漫飘香雾。」也作「杖履」。

《杖屦》是一个较为古雅且较少使用的词汇,它由两个部分组成,“杖”和“屦”,分别指代步行时携带的手杖和穿的鞋子。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杖屦”多用来形容携带着手杖、穿着轻便鞋履,通常是在悠游山林或漫步郊野时的情景。在《新唐书·元行冲传》中,有“杖屦出山寺”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一词汇常常用于描述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状态。

详细解释

  • :指手杖、拐杖,在古代是用来帮助行走或扶持身体的一种工具。
  • :在古代指的是草鞋或布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穿着物品。

综上,“杖屦”这一词语常用来形容文人雅士拄着手杖穿轻便鞋子出行赏景的情景,体现了他们闲适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造句

  1. 岁月悠悠,先生手握一枝竹杖,脚踏青鞋,独自行走在山间小径上,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光。
  2. 夏日炎炎,诗人携一杖屦,在林间小道上闲游,欣赏那苍翠欲滴的绿叶,聆听蝉鸣鸟叫,心中顿生清凉之感。
  3. 李白常常手执竹杖,脚踏轻履,独自漫步于江边,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清新与宁静。
  4. 诗人王维喜欢在清风拂面之时,拄着手杖、穿着轻便鞋履,在山林间自由行走,体验自然的美好。
  5. 在古代文人的诗文中,“杖屦”往往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态度。

分词解释

zhàng

1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拐~。2 泛指棍棒:擀面~。禅~。3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脊。4 古同“仗”,恃,凭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