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缊举火的拼音、解释、组词
束缊举火的简介:
shù yūn jǔ huǒ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AI解释
《束缊举火》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原文为“楚人有宿将,谓申公子墨曰:‘吾闻君子束缊举火而待天熄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战争中,如果遇到强大的敌人,明智的做法不是用弱小的力量直接对抗(即“束缊举火”),而是等待时机,利用外部的条件变化来削弱敌人的力量或改变战场局势。
“束缊举火”的意思是指以微薄之力临时应急,比喻用暂时的办法解决燃眉之急。其中,“束缊”指的是把乱麻拧成绳子;“举火”,点燃这个绳子。比喻在不利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权宜之计来应对眼前的问题,但这种办法只是临时的、应急的。
以下是五个使用“束缊举火”的句子:
-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公司管理层决定先用短期贷款来保持运转,这是一种典型的“束缊举火”策略。
- 为了应对突发性的网络攻击,我们先启用防火墙并升级系统安全设置,这只是暂时的“束缊举火”,还需进一步加固网络安全体系。
- 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可以尝试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并向窗口抛掷衣物发出求救信号,这些都是在紧急情况下临时采取的有效措施,即所谓的“束缊举火”。
-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政府决定短期内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这种做法类似于古代的“束缊举火”,虽然只是应急之策,但可以暂时缓解交通压力。
- 在创业初期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时,创始人团队选择向朋友借款并承诺尽早归还,这也可以视为一种“束缊举火”的策略。
分词解释
束
shù
1 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2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3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4 控制,限制:~身。无拘无~。5 事情的结末:收~。结~。6 姓。
举
jǔ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火
huǒ
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速。十万~急。3 指枪炮弹药等:~药。~炮。4 发怒,怒气:~暴。~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6 形容红色的:~红。~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