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之罪的拼音、解释、组词

是古之罪的简介:

shì gǔ zhī zuì
是古:认为古代的事就是对的。指犯了推崇古代的罪过。即是古非今之罪。

  • AI解释

看起来“是古之罪”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组合,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句子或语境的一种误读或者创造。在中文中,“是”作为动词表示确认、判断等意思;“古”指的是古代、从前;“之”为助词,用于结构连接;“罪”有责备、过错的意思。但将它们直接组合在一起,并未形成一个明确的固定表达或成语。“是古之罪”的这种组合方式在标准中文语境中并未发现有特定含义。

为了帮助理解并给出一些可能的解释和造句,我们可以尝试拆解这些词来构建新的句子,使其意义更加清晰:

  1. 确认古代的观点是错误的:这可以理解为“证实古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例如,“经过现代考古学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是古之罪》中提到的文明并非如古人所述那样古老。”

  2. 把过失归咎于古代人:在某些历史研究或评论中可能会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对某些传统观念或做法的批评。例如,“有些人试图通过否定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将《是古之罪》中的错误行为归咎于古人。”

  3. 强调古人的过错不应再被忽视:这可以理解为提醒人们应该关注和学习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教训。例如,“在探讨社会问题时,《是古之罪》警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历史上因无知而犯下的错。”

  4. 表达对古代文化的批评态度:使用这种方式可能是在批判性地评价某些传统文化或习俗,认为它们在现代社会已不再适用或存在缺陷。比如,“《是古之罪》中提及的一些传统观念,在今天看来显然已经过时了。”

  5. 反思和纠正过去的错误做法:强调从历史教训中学习,改正过去由于缺乏知识导致的不恰当行为。例如,“我们不能忘记《是古之罪》,这提醒我们要避免在现代社会重复历史上那些因无知而导致的失误。”

请注意,上述造句是我根据“是”、“古”、“之”、“罪”的含义进行推测性创造,并非标准语汇或历史典故中的用法。“是古之罪”可能是一个特定情境下的表达方式或者某个文学作品中的原创句子。

分词解释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2 表示存在:满身~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11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13 姓。

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3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