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的拼音、解释、组词
司马的简介:
sī mǎ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汉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后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汉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后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的职官。西周始置,掌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至隋朝时废。
2. 复姓。
1. 职官名:(1)参见「大司马」条。(2)郡佐之属。魏晋时为刺史属官,理军事。隋唐节度使之下皆置行军司马之官,为佐吏之属,具参谋性质。又每州置州司马一人,多以贬斥之官员任之,徒具虚衔无实际职掌。清代府同知亦俗称「司马」,其实不同。
2. 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
3. 复姓。如汉代有司马迁、三国魏有司马懿。
关于“司马”这个词汇,它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指代不同的人物或职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法及其解释:
- 官职:先秦至唐代,负责军事、祭祀等事务的官吏称为“司马”。例如,《左传》中的“子西为司马”,这里的司马是指管理军队的官员。
- 姓氏: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如著名历史人物司马迁,《史记》的作者,即为司马氏家族的一员。
以下是五个使用“司马”的造句:
-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作为蜀汉丞相的同时,也曾担任过司马一职,负责军事事务。
- 司马家是古代中国一个有名望的家族,在朝代更迭中多次出现著名的历史人物。
- 在古代,朝廷设有司马这一官职来掌管军队和重要祭祀活动。
- 《三国演义》中的庞统曾向刘备推荐,认为自己更适合担任司马一职,以发挥更大的军事才能。
-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不仅记录了大量历史事件,也对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司马”这一词汇及其用法。如果您有更具体的需求或疑问,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