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刑的拼音、解释、组词
恤刑的简介:
xù xíng
1.慎用刑法。语本《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2.特指减刑。 3.明代及清初由中央派往各地审录刑囚﹑清理冤滞的官员,常被称为恤刑。始设置于明太祖时,成化后遂成定制。清康熙时裁省。
1.慎用刑法。语本《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2.特指减刑。 3.明代及清初由中央派往各地审录刑囚﹑清理冤滞的官员,常被称为恤刑。始设置于明太祖时,成化后遂成定制。清康熙时裁省。
- AI解释
《恤刑》一词,是中国古代法律术语中的一种说法,指的是审案、量刑时采取宽大为怀的态度。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恤”字蕴含了对罪犯特别是轻微犯罪者的同情怜悯之意;“刑”则是指惩治、惩罚的意思。“恤刑”的理念旨在推行较为仁慈的刑法政策,强调以教化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量刑时考量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情节轻重及悔改表现等因素,尽量减少对罪犯的处罚力度。
造句:
- 唐朝实行“恤刑”政策,不仅重视法律的公正性,更注重司法的人文关怀。
- 在古代中国,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秉持“恤刑”的原则,力求宽严相济。
- 宋代律例中多次提到“恤刑”,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对刑法执行的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 明朝的《大明律》里也强调了“恤刑”思想的重要性,提倡法官在判决时要考虑犯罪人的实际状况和悔改意愿。
- 中国古代的“恤刑”理念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现代社会刑事司法实践中倡导更加人性化、公平公正的原则。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