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貎辨色的拼音、解释、组词

见貎辨色的简介:

jiàn/xiàn ní biàn sè/shǎi
1.通过观察脸色来辨别对方的心思。形容为人机灵。

  • AI解释

词语“见貌辨色”源自于中国古代,用于形容人能够根据一个人的外表和脸色来判断他的内心状况或情感变化。这里的“貌”,指的是人的外貌、长相;“色”,指的是面色、气色。这种能力在中国古代被看作是智慧与观察力的表现。

解释:

  • :看到,察觉。
  • :指人的外表特征。
  • :分辨,识别。
  • :这里不仅指面部的颜色变化,也象征着一个人的情绪、状态等内在情感的表达。

整体而言,“见貌辨色”意味着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来推测其内心世界和当前的情感状态。这通常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造句:

  1. 李经理是个很有经验的人,他可以“见貌辨色”,从员工的眼神中看出谁正在遇到工作上的困难。
  2. 小王善于察言观色,“见貌辨色”是他与客户沟通时的一大优势。
  3. 老师经常说:“要学会‘见貌辨色’,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同学的情感变化。”
  4. 在面试过程中,“见貌辨色”的能力往往能够帮助HR更准确地判断应聘者的性格和状态。
  5. 作为销售员,需要“见貌辨色”,以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服务。

这些造句展示了在不同场景下使用“见貌辨色”这一成语的情况。通过这种表达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从而做出更为恰当的反应或决策。

分词解释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biàn

1 分别,分析,明察:~别。~认。~析。~正。~识。明~是非。2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

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3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4 种类:各~用品。5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6 妇女美貌:姿~。~艺。7 情欲:~情。好(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