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尔蹴尔的拼音、解释、组词

呼尔蹴尔的简介:

hū ěr cù ěr
1.语出《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尔,践踏貌。后以"呼尔蹴尔"喻指无礼的﹑污辱性的施舍。

  • AI解释

呼尔蹴尔》这个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为“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里的“蹴尔”指的是用脚踢过来,“呼尔”则是大声吆喝。整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对路过的行人也不能施舍的食物(或物),即使是饿到极点的乞丐也不会接受被侮辱性的施舍。

详细解释如下: 1. 呼尔:“呼”,发出声音;“尔”,代词,指人。意为大声叫喊。 2. 蹴尔:用脚踢来。“蹴”是踢的意思。 3. 与之:给予、给与。之,代词,指前面所说的那种东西或物。

这句话强调的是人应该有尊严地接受帮助,不应因饥饿而丧失人格,接受了带有侮辱性质的帮助,就失去了做人的自尊心。孟子通过这个成语来提倡君子应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面对困境时也不能丢失人格和尊严。

造句

  1. 这个施舍者只给穷人一点点食物,并且还大声吆喝着给予,这种“呼尔蹴尔”的方式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2. 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努力保持自尊,不能为了生存而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即使是对路人的施舍也不能接受侮辱性的帮助。
  3. 虽然我非常饥饿,但我不会接受那种“呼尔蹴尔”式的施舍,因为我不想失去我的尊严。
  4. 作为一名正直的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我们的尊严和原则,而不是像乞丐一样去接受“呼尔蹴尔”的帮助。
  5. 在社会救助中,我们应当避免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言语或方式来进行援助,让受助者能感受到温暖和支持而不至于失去自尊。

分词解释

1 喊:~喊。~声。~吁。~天号(háo )地。2 唤,叫:~唤。~叫。~应。~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3 往外出气,与“吸”相对:~气。~吸。4 象声词:~地跳起来。5 姓。

ěr

1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2 如此:偶~。不过~~。3 那,其(指时间):~时。~后。4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5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