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锡钱的拼音、解释、组词

夹锡钱的简介:

jiā/jiá/gā/xiá xī qián
1.宋徽宗时蔡京奏请铸造的一种铜锡合金的货币。因铜的成色低﹐百姓常常拒用。

  • AI解释

《夹锡钱》是一种古代中国特有的货币形式。"夹锡"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合金技术,"夹锡"即在铜币中加入少量的锡或铅等金属,以增加其硬度和耐久性,防止被腐蚀或者磨损过快,从而延长使用时间。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这种货币形式最早出现在唐代(618年—907年),尤其是在唐后期至五代时期较为流行。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活动中,由于铜资源的紧缺以及为了防止伪币泛滥,官方开始铸造夹锡钱。
  • 特点:夹锡钱通常是在中间嵌入了一条金属带(即“锡芯”或“铅芯”),使得整个钱币更加坚固耐用,并且更难伪造。此外,这种设计也减少了制造成本。
  • 使用范围和意义:夹锡钱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和技术水平。它既是一种货币形态,也是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造句

  1. 唐代后期,由于铜价上涨,政府开始铸造夹锡钱来替代纯铜币。
  2. 考古学家在一座唐代墓葬中发现了一些夹锡钱,这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提供了宝贵证据。
  3. 随着时间的推移,夹锡钱因其坚固耐用而逐渐成为当时的主流货币形式之一。
  4.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治动荡,钱币铸造技术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就包括了夹锡钱的广泛使用。
  5. 研究古代中国货币历史的人们常常会提及夹锡钱这种特殊货币类型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分词解释

jiā,jiá,gā

1 从两旁钳住:使劲儿~住。2 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一水。~峙。3 搀杂:~生饭。~杂。4 夹东西的器具:竹~子。~剪。卷(juǎn )~。

1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富延展性:焊~。~矿。~石。~纸。~箔。2 赏赐:~命。~赉。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