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丘的拼音、解释、组词
营丘的简介:
yíng qiū
1.古邑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以营丘山而得名。周武王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后改名临淄。《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吕尚,磻溪之渔者,一朝指麾,乃封营丘。"唐李白《鞠歌行》:"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一说在今昌乐县东南,春秋时名缘陵,汉置营陵县。 2.晋时郡名。东晋时,数万家中原流民向北投奔前燕慕容廆,廆于汉辽西临渝县地安置青州,别置营丘郡。地在今辽
1.古邑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以营丘山而得名。周武王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后改名临淄。《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吕尚,磻溪之渔者,一朝指麾,乃封营丘。"唐李白《鞠歌行》:"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一说在今昌乐县东南,春秋时名缘陵,汉置营陵县。 2.晋时郡名。东晋时,数万家中原流民向北投奔前燕慕容廆,廆于汉辽西临渝县地安置青州,别置营丘郡。地在今辽
- AI解释
词语“营丘”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具体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据史书记载,“营丘”是齐桓公姜小白在公元前7世纪初建立并定都的地方,它不仅是齐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齐鲁文化和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详细解释
- 地理位置:古代的“营丘”,位于今山东临淄区。它不仅是齐国早期的首都所在地,还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
- 历史文化意义:“营丘”作为齐桓公的都城,是齐文化繁荣的重要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政治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营丘不仅是齐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五个造句
-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吟诵:“自古至今齐风盛,营丘古城映辉煌。”以此描绘古代齐国的历史繁荣。
- 在历史剧中,“营丘”被用来作为背景设定,展现春秋时期齐国的兴衰历程。
- 学者们研究“营丘”的考古遗址和文物时提到,“营丘是探讨早期齐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
- 游客在参观临淄古城博物馆时,可以看到复原了的“营丘”古代城市风貌模型。
-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也可以用以形容在“营丘”,一个年轻的齐桓公如何建立了强大的齐国。
以上内容是对词语“营丘”的解释以及五个与之相关的句子。希望这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