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未遂的拼音、解释、组词

犯罪未遂的简介:

fàn zuì wèi suì/suí
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其特征:(1)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这一点区别于犯罪预备。如放火罪,准备火种和引火物是犯罪预备,已经点燃引火物而被人发现扑灭则是犯罪未遂。(2)未得逞,即未发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危害结果,这一点区别于犯罪既遂。(3)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如上例),这一点区别于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社会危害性比犯罪既遂较小,因此可以比照犯罪既遂,对犯罪分子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AI解释

犯罪未遂》,这个词组在法律和日常语言中都有所使用,它指的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得逞的情况。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详细解释

  • 构成要件:首先需要证明行为人在主观上有实施某种犯罪的故意;其次有客观上已经开始着手实施该种犯罪的行为。
  • 未完成状态:在犯罪过程中因各种因素未能达到既遂状态,包括但不限于:
  • 自动放弃犯罪;
  • 行为被他人或自然力量阻止;
  • 犯罪对象本身发生变化,使得犯罪无法继续进行等。

造句

  1. 尽管张三已经偷好了钱包,但在准备逃走时被人发现并抓获,这种情况可以定性为犯罪未遂
  2. 李四为了报复同事,购买了有毒的饮料。但后来他良心发现主动销毁了饮料瓶,这也是一种犯罪未遂的表现。
  3. 王五试图在深夜潜入珠宝店行窃,但在准备撬开窗户时被保安巡逻队碰到,最终未能得手,这属于典型的犯罪未遂案例。
  4. 陈六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伪造了多份重要文件。然而在他即将把伪造的文件交给客户之前被警察拦截,因此这次也是属于犯罪未遂的情况之一。
  5. 赵七在计划绑架一名富商时,在实施过程中因突遇雷雨天气而未能成功将富商带走。这种情况下,赵七的行为可视为犯罪未遂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犯罪未遂”强调的是行为人在主观上有犯罪意图,并且已经着手开始行动,但由于外界或自身原因没有完成犯罪。

分词解释

fàn

1 抵触,违反:~规。~法。~罪。~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讳。2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人。罪~。3 侵害,进攻:侵~。秋毫无~。4 触发,发作:~病。~愁。~疑。5 做错事情:~错误。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

wèi

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suì

1 顺,如意:~心。~愿。2 成功,实现:未~。功成名~。3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止。4 通达:“何往而不~”。5 进,荐:“不能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