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亩的拼音、解释、组词

税亩的简介:

shuì mǔ
1.我国古代按土地面积向田主征税的赋税制度。

  • AI解释

《税亩》这个词汇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使用,指的是按照土地面积征收赋税的一种制度。具体而言,这是一种根据农民所拥有的田地面积来征税的方式,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占有和税收体系的特点。

详细解释:

  1. 定义:税亩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税制改革,强调依据土地的实际面积进行征税。
  2. 目的:旨在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农民之间的赋税负担,减少以往按人头或按户征收时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3. 背景:起源于战国时期,特别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进行了推广和完善。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土地和人口控制。
  4. 实施过程:政府会派人到各地进行土地测量,并据此制定税额标准。

造句

  1. 在春秋战国的改革中,各国纷纷推行“税亩”制度,以确保税收更加公正合理。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更加完善的“税亩”制度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税亩”的实施意味着按土地面积征税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将对农民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4. 在古代中国,税亩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结构和税收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通过“税亩”制度,政府能够更加精确地掌握各地的土地资源情况,从而更有效地实施赋税政策。

分词解释

shuì

1 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收。~额。~款。~率。~法。~制。~务。2 姓。

1 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十五亩等于一公亩。2 田中高处,垄:“居于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