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哈节的简介:

hā/hǎ/hà jié
京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正月二十五日。主要活动是“唱哈”(即“唱歌”),多在“哈亭”举行。通常为三人,一个男歌手叫“哈哥”,主要是持琴伴奏;两个女歌手叫“哈妹”,互相轮流演唱。

  • AI解释

《哈节》并非一个常见的词汇,通常在日常语言中不会直接出现。可能您是指的是“哈尼族”的“哈节”,因为“哈”是哈尼族语言中的一个常用字,意为“快乐、幸福”。而哈节则是中国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纳贺节”或“那贺节”才是更准确的说法,通常在农历六月十六日举行。该节日庆祝丰收和感谢祖先,体现了哈尼族人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

以下是关于“哈节”的详细解释及五个造句:

详细解释

  • 意义:哈节是哈尼族人民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之一,旨在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 活动内容
  • 祭祖和祭神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 节日期间会有各种歌舞表演,其中不乏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与歌曲。
  • 食物准备丰富多样,特别是以当地特色食材制作的各种食品,共同分享美食。
  • 时间:通常在农历六月十六日庆祝。

造句

  1. 哈尼族的哈节是一个展示他们文化传统的特殊节日。
  2. 在即将迎来哈节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已经开始准备祭祀仪式所需的物品。
  3. 每年的哈节期间,都会有许多游客来到这里体验民族风情。
  4. 我们家计划在这个哈节期间一起做丰盛的饭菜,并邀请亲戚朋友来参加庆祝活动。
  5. 通过参加哈尼族的哈节,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民族对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请注意,由于“哈节”不是通用词汇,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对相关节日的理解进行构建的。在实际使用中,请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或确认相关信息。

分词解释

hā,hǎ,hà

1 张口呼气:~欠。~一口气。2 象声词,形容笑声:~~大笑。打~~(开玩笑)。3 伛,弯:~腰(稍微弯腰)。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