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喇子(喇lá)的拼音、解释、组词
哈喇子(喇lá)的简介:
hǎ lá zi
〈方〉流出来的口水:馋得只淌哈喇子。
〈方〉流出来的口水:馋得只淌哈喇子。
- AI解释
《哈喇子(lā)》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说话或讲述时因为情绪激动、兴奋或者被逗乐而流出口水的现象,有时也被用于形容对某事物或话题特别感兴趣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哈喇子”中的“喇”字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是读作“lā”,而不是“là”。
详细解释
- 来源与用法:“哈喇子”一词源自口语表达,多用于描述人因激动、兴奋等情绪而产生的口水流出现象。它也常被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特别感兴趣或热衷到忘乎所以的状态。
- 情感色彩:这个词带有一定的幽默感和亲和力,在日常对话中使用时往往不具负面含义。
造句
- 小明讲起动画片中的搞笑情节来,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 听了这个笑话后,他笑得连口水都控制不住地往外哈喇子了。
- 她听完那个故事时,开心到连哈喇子都流了出来。
- 由于太投入于比赛直播的精彩环节,观众席上有人已经哈喇子垂涎三尺。
- 看着这个短视频,他的脸上满是笑容和哈喇子。
请注意,在正式或书面语境中较少使用“哈喇子”这个词,它更多地应用于口语交流中。
分词解释
哈
hā,hǎ,hà
1 张口呼气:~欠。~一口气。2 象声词,形容笑声:~~大笑。打~~(开玩笑)。3 伛,弯:~腰(稍微弯腰)。
喇
lǎ
1 〔~叭〕a.一种管乐器,铜制。b.喇叭筒状,有扩音作用的东西,如“汽车~~”2 〔~嘛教〕佛教的一派,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地区。3 〔~嘛〕中国藏语,喇嘛教的僧人,原意“上人”、“师傅”。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