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禄的拼音、解释、组词
祠禄的简介:
cí lù
1.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1.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 AI解释
《祠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属于荣誉性、兼职性质的职位。在封建社会里,一些官员虽然不再直接参与政务,但仍享受着俸禄和社会地位。这种制度主要是为了安顿那些因年老体衰或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担任实职但又不愿归乡隐居的官员。
祠禄原是指北宋时期特设的一种官职名称,这些官职名义上是管理古代祭祀先贤、圣人的祠庙事务,实际上主要目的是为部分官员提供荣誉和经济保障。到了南宋时期,这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更多的文武官员。
造句
- 宋代的李太守虽已年迈,但仍获朝廷特授祠禄之职,得以安享晚年。
- 由于政治上不得志,王老先生请求朝廷给予祠禄之位,以便继续享受朝廷的俸禄和声誉。
- 张翰在被贬之后,得到了一个祠禄职位,虽然不再参与政务,但可以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 元朝时,一些曾经担任过重要职务的老臣也获得了祠禄职位作为荣誉退休的一部分。
- 明代时期,为了表彰那些为朝廷做出贡献的官员,朝廷设立了更多的祠禄职位。
请注意,《祠禄》这一概念主要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其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况可能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上造句主要是基于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进行的一种文学加工,并非真实事件记录。
分词解释
祠
cí
1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堂。~庙。宗~。2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