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蒉的拼音、解释、组词

荷蒉的简介:

hé/hè kuì/kuài
1.语本《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朱熹集注:"此荷蒉者亦隐士也。"后用为隐士之典。

  • AI解释

荷蒉》是出自于中国古代典籍《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这里“蒉”是指用草编成的筐子或竹篓。在这一段故事中,记载了孔子与荷蒉者的一次对话。

解释

在《论语·宪问》中提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之后紧接着说:“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然后提到“荷蒉者”,他没有直接出现对话内容,但孔子对于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阐述,似乎引出了对这位荷蒉者的思考。

荷蒉》在这里更多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隐喻,并不直接指某个人或者具体事件,而是用来形容一种处世态度和哲学思想。它反映了在《论语》中所倡导的一种简朴、超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孔子对于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之间平衡的态度。

造句

  1. 孔子的弟子颜回乐于箪食瓢饮,在简陋的巷子里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正是荷蒉者般的生活态度。
  2. 尽管身居高位,他仍保持着淡泊名利的心态,如同荷蒉者一般超然物外。
  3. 荷蒉者的形象是孔子对于理想人格的一种描绘:他们虽身处尘世却心如明镜,超凡脱俗。
  4.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像荷蒉者一样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粹。
  5. 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我们应当效仿荷蒉者的智慧,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有一颗淡泊的心。

请注意,“荷蒉”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为少见,主要作为典故或比喻来表达某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分词解释

1 〔~包〕a.佩戴的小囊;b.食品名。2 〔~尔蒙〕“激素”的旧称。3 即“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