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弹文的简介:
dàn/tán wén
1.文体名。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
1.文体名。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
- AI解释
关于“弹文”这一术语,从常见的词汇来看,并没有直接对应或一致性的定义。不过,“弹文”可能是在特定语境中出现的一个词或者可能是对某些词语组合的一种解读方式。“弹”,在古代官僚体系中常用来指代官员上奏批评、控诉的行为;“文”,可以泛指各种书面文件,尤其是公文文书。因此,“弹文”一词可能会被理解为一种官方的批评性文档或者是针对某人或某事的指责和投诉书。
详细解释
- 概念来源: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科举制度较为发达、官员众多的时代,为了确保政务运作的高效与公正,往往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个人来负责对其他官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 用途:这种“弹文”文件通常用于揭示官吏或下属存在的问题、错误或不当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它是一种正式的行为记录,具有法律效力。
造句
- 据说这次的案件调查结果会被写入一份重要的弹文中。
- 省里决定派出监察专员撰写针对某些政府机关的弹文报告。
- 弹文通常要求详尽地列举被批评对象的具体行为和后果。
- 在古代,官员间相互上呈的“弹文”是常见的监督形式之一。
- 为确保公正性,“弹文”的内容需要经过仔细核查与核实。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广泛使用或正式定义了“弹文”这一词语。以上解释和造句基于对古代用词习惯的理解进行推测而作,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做适当调整。如果有特定历史时期或者文化背景的需求,请进一步提供详细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析。
分词解释
弹
dàn,tán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