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疏的拼音、解释、组词

尺疏的简介:

chǐ shū
1.指奏章。

  • AI解释

《尺牍》(读作“shí dú”),又称“尺牍书”、“尺素”或“尺书”,是中国古代用于记录短小文字的一种文体,通常指用竹简、木简、纸张等材料写成的信件或公文。这种文体在古代非常流行,主要用于个人间的情谊交流或是公务往来。

详细解释:

  1. 名称由来:古人书写时使用一尺左右长度的简牍,故称“尺牍”。
  2. 形式特点:内容上追求简洁明了;体裁多样,既有私人间的书信,也有公文、告诫等;语言风格上既讲究文雅庄重也允许有一定的亲切随意。
  3. 文化意义:《尺牍》是古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

造句示例:

  1. 自从收到老师的《尺牍》,他更加努力地学习。
  2. 家中的长辈写了一封温情脉脉的《尺牍》给在外工作的子女。
  3. 在古代文人之间,互赠《尺牍》是一种非常流行且尊贵的文化交流方式。
  4. 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友谊,《我们永远是好朋友》这本书里记录了许多好友间的《尺牍》。
  5. 历史学者们通过对大量留存下来的《尺牍》研究,得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文环境。

分词解释

chǐ,chě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2 量长度的器具:竹~。3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4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shū

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2 分散:~散。仗义~财。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5 不细密,忽略:~忽。6 空虚:志大才~。7 不熟悉:生~。8 粗劣:~食。~粝。9 古同“ 蔬 ”,蔬菜。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