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的拼音、解释、组词

气势的简介:

qì shì
1.指军队的士气和威势。 2.指声势。 3.气概﹐勇力。 4.气焰﹐权势。 5.气象﹐气派。 6.指诗文的气韵或格调。 7.指品质﹐功效。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气象、气派。【例】看这宅第的气势,住的定非普通人。

2. 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例】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著称。

1. 军队的士气、威势。《淮南子.兵略》:「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逾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我军方来,气势方锐,若不乘机进击,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

2. 气力、声势。《东观汉记.卷九.列传.盖延》:「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

3. 权势、气焰。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4. 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5. 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天地之间。」

词语解析

气势

  1. 定义: 气势是指人的精神状态、情绪或行为所表现出的力量和威严。也可以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力量感,如自然景观中表现出的大气磅礴。

  2. 用法: 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物的强大、有力量的状态或者氛围。它可以是正面的,比如“雄伟壮丽”,也可能是负面的,比如“气势汹汹”。

  3. 感情色彩: 气势可以带有积极或消极的情感色彩,但更多时候是用来描述一种强烈的感觉和影响。

  4. 相关词汇: 如“气派”、“霸气”、“威势”等都与“气势”的意思相近。

造句

  1. 开幕式的音乐声中,运动员们昂首挺胸,展现出强大的气势。
  2. 那群山连绵起伏,气势磅礴,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3. 在演讲比赛中,她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和坚定的眼神彰显出无与伦比的气势。
  4. 他站在讲台上,眼神炯炯有神,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气势。
  5. 初到这个公司,他便凭借出色的业绩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树立了极大的气势。

以上就是对词语《气势》的详细解释及五个例句。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或需要更多的例子,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2 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4 鼻子闻到的味:~味。臭~。5 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6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shèng )。忍~吞声。7 欺压:受~。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10 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shì

1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