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适从的拼音、解释、组词

无所适从的简介:

wú suǒ shì cóng
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适,古音ㄉ|ˊ,专主。「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谁才好。◎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后世借以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不知所从」

2. ◎1《左传.僖公五年》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初,晋侯使士????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1>,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2>,一国三公3>,吾谁适4>从?」 〔注解〕 (1) 慎:刘师培以为「慎」是「诚」字传钞之误,「诚」与「成」通。 (2) 狐裘尨茸:狐狸皮所做的皮裘,毛很杂乱。尨,音ㄇㄥˊ。尨茸,杂乱的样子。 (3) 三公:指晋献公、公子重耳、公子夷吾。 (4) 适:古音ㄉ|ˊ。专主。 ◎2《左传.宣公十二年》伍参言于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

3. 据《左传.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晋献公爱宠妾骊姬,立她为夫人。后来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于是设计陷害太子申生,和两位公子重耳与夷吾。骊姬先怂恿献公命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夷吾守屈,只把奚齐和她妹妹与献公生的儿子卓子留在身边。又派士????去筑蒲城和屈城。士????知道骊姬离间献公父子的阴谋,所以城筑了一半就停工了,把柴薪晒在上面。公子夷吾知道此事,就向献公控告士????办事不力。士????为自己辩解道:「臣听说:『如果没有丧事却悲伤,忧愁必然接著到来;没有兵患却筑城,必会被敌人据守。』既然会被敌人据守,又何必完成它呢?担任官职而不服从君命,是不敬;把敌人可以据守的城池筑得坚固,是不忠。一个失去忠敬的臣子,还拿什么事奉国君?希望您能够以修养德行的方式来巩固宗子的地位,又有甚么城池比得上呢?」士????退下后,又感慨地赋诗明志,诗云:「如今国家混乱的情势,就像破旧狐裘上的毛一样纷乱,一个国家有了好多位君主,我真不知该听从谁的命令才好!」典源又见《左传.宣公十二年》。言楚国与晋国交战,楚庄王见到晋军声势浩大,本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参力主迎战,并分析敌情说:「晋国的执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发布号令。他的副手先縠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晋军的三个统帅无法专权行事,想听命又没有上司下令,如此一来,大军该听谁的命令才好呢?所以这次战役,晋军必败。」「无所适从」在此亦为不知听从谁才好的意思。后来「无所适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但多用来比喻处理一件事却不知如何是好。

1. 犹豫不定,不知如何是好。【例】主事者若朝令夕改,会使下属感到无所适从。

1. 徬徨无主,不知如何是好。《宋史.卷三○二.贾黯传》:「二人临事,指踪不一,则下将无所适从。」《清史稿.卷二九三.谢济世传》:「若发号施令,小人得以摇夺,君子无所适从,国事未有不隳者也。」

词语解释

无所适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不知道如何选择而感到困惑、不知所措。这个成语中的“无”表示没有,“所”是助词,表示某种状态或事物,“适”意为适合、适宜,“从”指跟从、遵循。“无所适从”的意思就是无法找到正确的行动方向或者没有办法决定该怎么做。

在使用时,这个词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多种选择时的困境、迷茫状态。它也可以形容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感到无助和不确定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通常带有消极情绪色彩,表示一种消极无奈的心态。

造句

  1. 职场新人小明在决定去哪家公司工作时,面对多个优劣不均的选择,总是无所适从**。
  2. 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她感到十分迷茫,觉得难以做出选择而陷入了无所适从的状态。
  3. 小华在考试复习过程中,因多种学习方法的纠结而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
  4. 在面临是否转行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时,他感到特别无所适从
  5. 她在众多选择中无法做出决定,心里十分焦虑,整个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

分词解释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suǒ

1 处,地方:住~。哨~。场~。处~。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3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6 姓。

shì,kuò

1 切合,相合:~当。~龄。~销。~度(dù)(程度适当)。~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2 舒服:~意。舒~。3 刚巧:~中。~值(恰好遇到)。~可而止。4 刚才,方才:~才(刚才)。~间。5 往,归向:无所~从。6 旧称女子出嫁:~人。

cóng,zòng

1 跟随:愿~其后。2 依顺:顺~。盲~。~善如流。3 采取,按照:~优。4 从事;参加:~业。~政。投笔~戎。5 由,自:~古至今。~我做起。6 跟随的人:侍~。仆~。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主~。~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