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书郎的拼音、解释、组词
校书郎的简介:
xiào/jiào shū láng/làng
1.东汉时,征召学士至兰台或东观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郞中(亦省称校书郎);其职为郎者,则称校书郎。三国魏始置校书郎官职,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唐以后历代因之。明以后不置。
1.东汉时,征召学士至兰台或东观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郞中(亦省称校书郎);其职为郎者,则称校书郎。三国魏始置校书郎官职,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唐以后历代因之。明以后不置。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专司典校书籍的官员。东汉时已有此官名,唐代时为文人起家的美官,由此进身,往往可达清高显要的地位。
《校书郎》这个词语主要指的是古代官职的一个名称,它的本意是指负责校对书籍、整理文献的官员。在古代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典籍的保存与传承,因此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校书郎作为其中的一员,其职责主要是校勘、审定朝廷藏书中的文字错误,并编撰各类图书目录,辅助皇帝或者文臣进行书籍整理等工作。
详细解释:
- 官职名称:在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下,“校书郎”是一种较为具体且专业化的官职,属于秘书监或秘书省的职责范围。
- 职能特点:除了校正文字错误之外,他们还负责编撰各类目录,对书籍进行分类整理,有时也会参与编辑、修订一些重要文献的工作。
造句:
- 在宋代,很多著名的学者曾担任过“校书郎”一职,比如司马光就曾在崇文院任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学著作。
- 校书郎李明勤勉工作多年,终于完成了对《四库全书》的详尽校注,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赏赐。
- 虽然古代“校书郎”的身份并不显赫,但其职责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 今天参观博物馆时,讲解员介绍到:“这位是宋代著名的‘校书郎’,他不仅负责校对古籍,还编撰了不少有价值的目录。”
- 在研究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了解“校书郎”一职及其职能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书籍的整理与保存情况。
分词解释
校
xiào,jiào
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园。~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郎
láng,làng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才女貌。2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女~。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君。4 封建时代的官名:~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员外~。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