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经的简介:

sān jīng
1.谓天时﹑地利﹑人和。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王安石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刘元刚《三经演义》,清黄丕烈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 AI解释

在古代中国,“三经”一般指的是《诗经》、《尚书》和《礼记》,这三部经典著作合称“三经”,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详细解释

  1. 《诗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它包含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首诗歌作品。这些诗歌涵盖了各个阶层的生活场景,内容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记载中国古代虞、夏、商、周三代重要文献和帝王言行的汇编。它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集,也包含了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具有重要意义。

  3. 《礼记》:实际上是一个包括了多篇文献的作品集,主要解释了儒家的礼仪规范和道德原则。其中包含了对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详细阐述,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礼仪的重要资料之一。

造句

  1. 古人读书讲究“四书五经”,《诗经》、《尚书》和《礼记》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三经》是必修内容,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
  3. 学习《诗经》,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领悟到先人的智慧。
  4. 通过研读《尚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
  5. 阅读《礼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