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通书的简介:

tōng/tòng shū
①互通书信:与余通书|通书问于故旧。②历书:看通书选个吉日。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与人互通书信。《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

2. 旧时民间通行的历书。《西游记》第二三回:「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

3. 旧式婚礼,男家通知女方迎娶日期的书帖。

4. 书名。北宋周敦颐撰,一卷,朱熹注。旨在阐发易经之理,与太极图说相表里,为宋代理学的重要著作。原名《易通》。或称为《周子通书》。

通书》,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名《易传·系辞上传》,是宋代周敦颐所著的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通书》是其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详细解释

  1. 内容概述:《通书》主要阐述了太极、阴阳、五行等概念,对儒家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探讨。周敦颐在此书中强调“诚”、“敬”等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且通过《通书》中的一些精辟观点来倡导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生活。

  2. 主题思想:《通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分析,来阐述儒家哲学中的核心理念。周敦颐认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而有质,则为万物。”强调了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无形但又能产生各种物质现象的本质力量。

  3. 哲学意义:《通书》不仅是一部探讨自然规律和人生道理的哲学著作,也是宋明理学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它通过分析宇宙的本质来反思人类的行为准则和社会秩序构建,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

  1. 学习《通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2. 在现代社会中,《通书》中倡导的“诚”与“敬”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3.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宋明理学的学生来说,阅读《通书》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4. 通过研读《通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周敦颐的思想精髓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5. 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通书》所强调的真诚与敬重他人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词解释

tōng

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