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徒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司徒的简介:

dà sī tú
1.官名。周官有大司徒﹐掌国家之土地与人民。汉哀帝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东汉时称司徒。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周代为掌教化之官。汉代则为三公之一。汉.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

《大司徒》这一词汇源自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主要出现在中国历史中的两汉时期。在古代汉语中,“大”是表示高级别的意思,而“司徒”则是具体的职位名称。“司徒”一词在中国古代官制中是较为重要的职务之一,在不同的朝代其具体职责有所不同。

详细解释

  1. 职官名称:在西汉时期,"大司徒"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属于三公之一(其他为丞相和太尉)。东汉初期,改称为"大司空",但通常仍简称“大司徒”。主要负责管理国家土地、户籍等事务。
  2. 职责:根据《周礼》记载,“司徒”掌管土地分配与使用,主持教化民众,是与国家农业政策和文化教育紧密相关的职位。在两汉时期,其职能可能有所扩展或收缩,但总体上还是围绕着国计民生、社会管理等核心事务展开。

造句

  1. 在古代中国,大司徒是一个掌管土地分配和社会教化的高级官员。
  2. 假如当时的大司徒更加注重教育而非仅仅专注于农业,也许中国的文化发展会有所不同。
  3. 虽然我们无法回到古代,但了解这些历史职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时代社会结构是如何运作的。
  4. 如果你对古文感兴趣,可以查阅《汉书》等史籍,那里详细记载了大司徒的具体职责和故事。
  5. 在研究中国古代官制时,经常可以看到“大司徒”这个官职的身影,体现了其在当时政治体系中的重要性。

以上句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大司徒”这一词汇而设计的示例,并非真实历史事件或人物。

分词解释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

1 步行:~步。~涉。2 空:~手。3 白白地:~然。~劳无益。4 只;仅仅:家~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7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