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善尽美的拼音、解释、组词

尽善尽美的简介:

jìn shàn jìn měi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式优美,内容完好。语本《论语.八佾》。后用「尽善尽美」形容事物的完善美满已达极限。△「十全十美」

2. 《论语.八佾》子谓〈韶〉1>:「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2>:「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解〕 (1) 〈韶〉:音ㄕㄠˊ,相传为古代虞舜时的乐曲名称,以箫为主乐器,舞者手执长箫,在幽悠清柔的箫音里,缓缓起舞,故又称〈箫韶〉。 (2) 〈武〉:周武王时的舞乐名,传为周公所作,内容是歌颂武王武功。

3. 「尽善尽美」一语原见于孔子对古代乐曲的评论。据《论语.八佾》记载,孔子认为上古时虞舜时所制定的〈韶〉乐「尽美」又「尽善」,周武王时所制定的〈武〉乐则「尽美」不「尽善」。意思是说:〈韶〉乐的音调极为优美,内容又能感动人心;〈武〉乐虽然音调旋律亦佳,但在意境上却略逊一筹。孔子会有这样的看法,其实与他的政治主张有关,虞舜时代的平和较近于孔子所向往的仁义之境,周武王虽亦为明主,但毕竟是以武力推翻纣王而取得政权,此则违背了孔子的理念,也间接影响孔子对当代音乐的评价。故孔子说的「尽美」和「尽善」,原来是指音乐的形式优美,内容完善,后来「尽善尽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事物的完善美满已达极限,有时也作「尽美尽善」,如《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便是描述伯牙之琴艺发挥到极致时,可使老虎、猿猴都静下来聆听。

1. 形容事物极为完善美满。语本《论语.八佾》。【例】即使是圣人,也无法达到事事尽善尽美的境界。

1. 语本《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后形容事物极为完善美满。唐.韩愈〈与崔群书〉:「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抑犹有可疑者。」也作「尽美尽善」。

词语解释

尽善尽美:

  • 释义:指事物达到最完美的程度,没有丝毫可以挑剔的地方。这个词常用来形容艺术作品、设计、工艺等达到了极高的标准或境界。
  • 出处:出自《论语·八佾》:“子曰:‘《韶》,武之为文也,尽美矣,又尽善也。’”其中,“尽美”是指音乐和舞蹈形式的完美,“尽善”则是指其内在意义的完善与道德价值的高尚。
  • 用法: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追求极致、没有瑕疵的事物或行为。

造句

  1.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每次展出都吸引大量观众前来欣赏。
  2. 她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使自己的设计达到尽善尽美。
  3. 在这场音乐会中,音乐家们的演奏展现了极高的技艺水平和情感表达,可以说是尽善尽美。
  4. 为了追求产品的质量,这家公司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最终产品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状态。
  5. 每当她展示自己的厨艺时,都会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令人赞叹不已。

这些造句展示了“尽善尽美”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效果。

分词解释

jìn,jǐn

1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2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4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shàn

1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2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3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4 友好,和好:友~。亲~。和~。5 熟悉:面~。6 办好,弄好:~后。7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8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9 好好地:~待。~罢甘休。10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11 姓。

měi

1 好,善:~德。~学。~谈。审~。~丽。~容(美化容貌)。~不胜收。2 得意,高兴:~滋滋的。3 称赞,以为好:赞~。~言。~誉。4 指“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北~。南~。5 指“美国”:~元。~籍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