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诸名山的拼音、解释、组词
藏诸名山的简介:
cáng zhū míng shān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俱价值,能流传后世。见藏之名山条。明˙袁宏道.哭江进之.序:郎君幸尽以诸稿属我,我当为进之删定,藏诸名山,以俟后世子云也。
1.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具价值,能流传后世。参见「藏之名山」条。明.袁宏道〈哭江进之.序〉:「郎君幸尽以诸稿属我,我当为进之删定,藏诸名山,以俟后世子云也。」
《藏诸名山》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文化传播与保存方式的一种比喻,出自唐代文学家李善编撰的《文选·江淹〈恨赋〉序》,原文是“江淹云:‘仲宣才绝于时,梁父独步当时;然其诗亦藏诸名山,以待知音。’”此句中的“藏诸名山”,本意是指将作品收藏在名山之中,借以表达文学作品应被广泛传播与流传的意思。
这个成语可以引申为: 1. 文学艺术或重要文献应当被保存于著名的地方,以便人们能长久地欣赏和研究。 2. 对珍贵的知识、资料等进行妥善保存,以待后人发现并利用。
造句
-
著名的文学家在临终前嘱咐弟子将他的遗作藏诸名山,希望这些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所阅读。
-
我国古代的一些重要经书和典籍,都被藏诸名山之中,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
为了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博物馆特意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档案馆,将它们藏诸名山,以便永久保存。
-
学术论文如果能够藏诸名山,则意味着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传播的可能性,这对于作者而言意义非凡。
-
在数字时代到来之前,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都被人们精心地藏诸名山之中,如今通过数字化技术,这些文化遗产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承。
分词解释
藏
cáng,zàng
1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2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诸
zhū
1 众,许多:~位。~君。~侯。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3 犹“之”:“能事~乎?”。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6 姓。
名
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山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