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严气正的拼音、解释、组词
辞严气正的简介: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义正辞严」。见「义正辞严」条。
2. 此处所列为「义正辞严」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据《欧阳修全集.卷二》引)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大圭虽不假雕琢,但未磨砻出圭角。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屏却。夜归独坐南窗下,寒烛青荧如熠爚。病眸昏涩乍开缄,灿若月星明错落。辞严意正质非俚1>,古味虽淡醇2>不薄。千年佛老贼中国,祸福依凭群党恶。拔根掘窟期必尽,有勇无前力何荦。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独词坚由志确。朝廷清明天子圣,阳德汇进群阴剥。大烹养贤有列鼎,岂久师门共藜藿。予惭职谏未能荐,有酒且慰先生酌。 〔注解〕 (1) 俚:鄙俗。 (2) 醇:音ㄔㄨㄣˊ,精纯。
3. 此处所列为「义正辞严」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欧阳修,字扑箨,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卢陵人。为文造语平易而情韵绵邈,诗词清新婉约,为一代文宗。这是欧阳修在读到张续和李常的文章后,写下感想赠与石介的一首诗。诗中提到张续和李常,就像是未经琢磨的玉石,可说是天下的瑰宝。他们的文章严正有力,义理充分,词语质朴而不鄙俗;虽古雅的风味淡了些,但文字精纯而不杂。后来「义正辞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辞严意正」演变而出,用来指义理正当,措词严厉。
1. 措辞严厉,道理正大。《宋史.卷三三一.孙长卿等传.论曰》:「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奇伟。」也作「义正词严」。
词语解析
辞严气正
-
释义: “辞严气正”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言辞严谨、言语得体且态度端正。其中,“辞”指的是语言表达;“严”在这里是形容词,指严格或严谨;“气”则是指语气和态度;“正”则表示端正、正义。
-
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扬一个人在表达观点或处理问题时,能够做到言辞得体、语气庄重,并且态度公正无私。它常用于描述领导、长者或者有担当之人在沟通和决策中的表现。
造句
- 在与下属交流时,李经理始终保持“辞严气正”的风格,既不滥用权威,也不放低标准。
- 张老师作为学校的德育导师,她的教育方式总是“辞严气正”,既能让孩子感到尊重,又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 他以“辞严气正”为原则处理家庭纠纷,通过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多年的矛盾。
- 在法庭上,法官的陈述必须做到“辞严气正”,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 员工在面对公司管理层时,“辞严气正”的态度有助于展现专业素养,并促进良好沟通。
以上就是对成语“辞严气正”的详细解释及其五个造句的例子。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cí
1 告别:告~。~诀。~行。~世。~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4 解雇:~退。5 同“ 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7 讲话;告诉:“请~于军”。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yán
1 紧密,没有空隙:~紧。~密。2 不放松,认真:~格。~肃。~正(严肃正当)。~明(严肃而公正,如“赏罚~~”)。~饬(➊严格命令;➋谨严)。威~。3 郑重,庄重:庄~。尊~。4 厉害的:~厉。~苛。5 重大:~重。6 姓。qì
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2 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4 鼻子闻到的味:~味。臭~。5 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6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shèng )。忍~吞声。7 欺压:受~。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10 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