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的拼音、解释、组词

草莽的简介:

cǎo mǎng
①草丛:田野变成了一片草莽。②草野;民间。出身于草莽。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田野、草野。【例】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

2. 指盗贼。【例】草莽流寇

1. 田野、草野。也指草木丛生的荒原。如:「这片草莽好辽落。」《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唐.戴叔伦〈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诗:「草莽人烟少,风波水驿长。」

2. 在乡野、民间。如:「他今日是草莽自在,昔日可是位居高官,日理万机。」《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唐.李颀〈送陈章甫〉诗:「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3. 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词。《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中.陈子昂》:「梓州射洪县草莽愚臣子昂,谨顿首冒死献书阙下。」

4. 指平庸、轻贱的人。明.宋濂〈故资善大夫广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方公神道碑铭〉:「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绝于天地。」

5. 比喻盗贼。如:「草莽流寇」、「时代动荡,很多人沦为草莽打家劫舍。」。

词语详解

草莽

"草莽"一词有几种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1. 自然环境中的植物:
  2. 指生长在旷野、田间、路边等地方的各种杂草,一般用来形容未经修剪或未受人工管理的草地。

  3. 古代指民间、底层社会:

  4. 古代文人墨客常用“草莽”来形容未经过朝庭教化的平民百姓或民间豪杰,含有朴素、未加雕琢的意思。

  5. 现代文学与历史上的比喻用法:

  6. 在一些现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叙述中,“草莽”也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起事反抗政府统治的农民军或者地方豪强,带有较为正面或中立的情感色彩,如“草莽英雄”。

造句

  1. 自然环境中的使用:“这片辽阔的草莽之中,野花和小草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2. 历史人物的描述:“他出身草莽,但凭借自己的勇力和智谋,成为一方豪杰。”

  3. 文学作品引用:“草莽间生出了无数英雄,他们不畏强权,敢于挑战权威。”

  4. 比喻用法:“虽然身为草莽出身,但他依然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支持。”

  5. 描绘自然景色:“在广阔的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美景仿佛是大自然的草莽之境。”

这些句子展示了“草莽”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方式及其含义的变化。

分词解释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mǎng

1 草,密生的草:~原。草~。2 广大,辽阔:~苍。~~(a.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b.形容草木茂盛)。3 古书上指一种短节竹。4 粗鲁,冒失:~汉。~撞。鲁~。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