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墙之祸的拼音、解释、组词
萧墙之祸的简介:
xiāo qiáng zhī huò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内乱。语本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 比喻内乱。语本《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萧墙之祸》是一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季氏》,原句为“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句话中的“萧墙”是指古代宫门内侧的小屏风,这里用来比喻国家或团体内部的屏障。因此,“萧墙之祸”指由于内部矛盾和斗争引发的灾难或祸患。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时期,当时鲁国的大夫季孙氏逐渐掌握了实权,并且野心勃勃,威胁到了国君的地位。
- 寓意:“萧墙”指的是国家内部的政治、权力争斗等问题,即“祸起萧墙”的意思。这句话强调的是要警惕来自内部的风险和问题,防止小人得志或内部矛盾导致的危机。
造句
- 公司内部管理不善,员工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了一场“萧墙之祸”,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运营。
- 政治斗争中的“萧墙之祸”往往比外来侵略更加难以应对和解决。
- 学校管理层应该警惕“萧墙之祸”,避免因为内部管理不善而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环境。
- 企业应该重视团队合作与沟通,防止“萧墙之祸”带来不必要的内耗和损失。
- 政府部门需要建立更加透明的监督机制,以防出现“萧墙之祸”,保障政策实施的顺利进行。
这些例子展示了在不同场景下,“萧墙之祸”的含义可以延伸到企业管理、政治斗争、教育机构等多个领域。
分词解释
萧
xiāo
1 即“艾蒿”。2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3 〔~~〕①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4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5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墙
qiáng
1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2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3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祸
huò
1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2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