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膊的拼音、解释、组词

脱膊的简介:

tuō bó
1.方言。犹赤膊。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脱衣赤裸上身。《水浒传》第八一回:「三回五次,定要讨看。燕青只的脱膊下来。」

词语《脱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但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相关的用法。它主要指的是“脱去上衣”,其中“膊”是古代对于“臂”的一种称谓。

详细解释

  • 出处与历史背景:这个词常见于中国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在《红楼梦》等古典名著中,也有使用此词语的情景。
  • 词汇构成:“脱”意为除去、摘下;“膊”,指上肢的部位,在古文中有时被用来指代衣服的部分。
  • 引申义:从字面意义看,“脱膊”即脱去上身的衣服。它常用于描述一些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比如夏日酷暑时的日常活动或是某些仪式中。

造句

  1. 夏日炎炎,他只好赤膊在田野里劳作。
  2. 小说里的士兵们在激烈的战斗后,纷纷脱膊洗浴以恢复体力。
  3. 在古代祭祀场合上,人们常常要先脱膊再进行祭拜仪式。
  4. 神话故事中,仙人经常身着轻盈的衣物,一脱膊便显露出其超凡脱俗的形象。
  5. 为了更好地散热,他决定在家中赤膊休息。

需要注意的是,“脱膊”这一词汇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在日常表达中并不常用。因此以上造句更多地是出于文学创作的角度考虑,以体现古代语言的特点。

分词解释

tuō

1 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2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3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4 倘若,或许:~有不测。5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6 姓。

1 上肢,近肩的部分:胳~。赤~(光膀子)。2 〔厚~〕厚切肉。3 分裂尸体而曝之:“杀而~诸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