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计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计的简介:

dà jì
1.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 2.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 3.重大的谋略或计划。 4.谓国家岁终核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重大的计划或谋略。《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蒋济》:「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功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

2. 每三年对官吏施政的考察。《明史.卷三○七.佞幸列传.顾可学列传》:「朱隆禧者,昆山人。由进士历顺天府丞,坐大计黜。」清.恽敬〈书山东知县事〉:「巡抚、按察使相继迁去,会大计,主者当知县年老,官勒休。」

关于“大计”这个词,它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重要的计划或决策。具体来说,“大计”的“大”字强调了其重要性、规模或者影响力;而“计”则是指计划或者打算的意思。“大计”可以用于描述国家层面的政策、长远规划等宏观决策。

详细解释:

  • 释义:重要计划或重大策略。
  • 出处: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出现,例如《汉书·王莽传》中有提到“天下之大计,宜有以处之”。
  • 用法:这个词常用于正式场合或者书面语体中。

造句示例:

  1.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共同讨论了公司的未来大计
  2. 市政府正策划一项关于城市发展的长远大计
  3.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制定新的大计来应对挑战。
  4. 李总宣布将召集高层会议商讨公司未来的大计
  5. 为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中央正在规划一项重大国防大计

这些句子展示了“大计”一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体现了其作为重要计划或决策的含义。

分词解释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1 核算:~时。~量(liàng )。~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湿度~。3 主意,策略:~策。~谋。4 谋划,打算:~划。~议。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