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心叵测的拼音、解释、组词

居心叵测的简介:

jū xīn pǒ cè
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居心」,存心、处心。语出《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吴主五子传》;「叵测」,难以预料、不可测。语出《新唐书.卷二○○.儒学列传下.尹愔》。后用「居心叵测」比喻心存险诈,难以预测。△「包藏祸心」、「别有用心」

2. 1、「居心」:《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吴主五子传》评曰:「孙登1>居心所存2>,足为茂美之德3>。虑、和并有好善之姿,规自砥砺,或短命早终,或不得其死,哀哉!霸以庶干适,奋不遵轨度,固取危亡之道也。然奋之诛夷,横遇飞祸矣。」 〔注解〕 (1) 孙登:西元209∼241,三国吴人,孙权之长子,有才德。权为吴主时,立为皇太子,但早卒,谥宣太子。 (2) 居心所存:存心所在。 (3) 茂美之德:盛美的德行。 2、「叵测」:《新唐书.卷二○○.儒学列传下.尹愔》尹愔,秦州天水人。父思贞,字季弱。明《春秋》,擢高第。尝受学于国子博士1>王道珪,称之曰:「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2>也。」以亲丧哀毁。除丧,不仕。左右史张说、尹元凯荐为国子大成,每释奠,讲辨三教,听者皆得所未闻。迁四门助教,撰《诸经义枢》、《续史记》皆未就。梦天官、麟台交辟,寤而会亲族叙诀,二日卒,年四十。 〔注解〕 (1) 国子博士:职官名。在国家最高学府里讲学的教授。 (2) 叵测:难以预料、不可测。叵,音ㄆㄛˇ,不可。

3. 「居心叵测」系由「居心」及「叵测」二语组合而成。「居心」见于《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吴主五子传》。三国时的孙登是吴主孙权的长子,年少时便显露才德。贵为太子的他,为人十分亲和,对待部属像对待朋友一般,出外狩猎时尽可能的不扰民,不践踏农人作物。另外,他事母至孝,亲生母亲赠予的衣物,必定沐浴后才恭敬地穿上。但可惜在他三十三岁那年,就因病过世了。晋朝陈寿替孙登立传,并评论说:「孙登居心所存,足为茂美之德。」也就是说从孙登这个人的存心,就知他足以发挥出盛美的德行。「叵测」则见于《新唐书.卷二○○.儒学列传下.尹愔》。唐朝人尹愔天资聪敏,他的老师王道珪曾经说:「我这么多学生里,就尹生的反应最难预料。」尹愔的父母过世后,他因为过份哀痛而不愿为官,后来被推荐到国子监讲学,每讲论儒、佛、道三教的学说,都是听者前所未闻的。可惜他四十岁就死了。「叵测」一语,即见于王道珪所说的「尹子叵测也」。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居心叵测」,转而带有贬义,用来比喻心存险诈,难以预测。

1. 心地险诈,难以预测。【例】他无缘无故送来厚重的礼物,居心叵测,还是快退回吧!

1. 心存险诈,难以预测。清.薛福成〈代李伯相三答朝鲜国相李裕元书〉:「近察日本,行事乖谬,居心叵测。」也作「心怀叵测」。

词语解析

居心叵测》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动机极其不可捉摸、不纯正或阴险狡诈。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居心”是指内心的想法和打算;“叵测”则是说难以预料或者不可揣度。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行为诡异、目的不明的人,暗示此人可能存在某种不良企图或是有复杂的目的和动机。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它多被用来表达批评或质疑的态度。

造句

  1. 他最近的行为太过反常,真是让人觉得居心叵测
  2. 这些政客总是在公众面前做出一副正直的模样,背后却居心叵测地谋取私利。
  3. 那位富商向来为人谨慎,今日的举动却让人感到他的居心叵测
  4. 我总是觉得小王在和我说话时眼神闪烁,恐怕他居心叵测
  5. 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对事件进行调查,并表示会仔细分析案情,以排除嫌疑人的居心叵测

这些句子展示了《居心叵测》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方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住:~住。~民。同~。隐~。~处(chǔ)(①住所;②指生活处境)。2 居住的地方:新~。故~。迁~。蜗~(喻窄小的住所)。3 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4 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5 积蓄,储存:奇货可~(①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②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6 停留:~守。7 平时:平~。8 姓。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不可:~耐。居心~测。

1 利用仪器来度量:~绘。~量。~控。~算。观~。2 检定,检验:~试。~验。3 料想:推~。4 清:“漆欲~,丝欲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