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卒的拼音、解释、组词
正卒的简介:
zhèng zú/cù
1.周代军制,每户出一人编成正式兵员﹐谓之正卒。 2.汉代徭役之一。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都得服役。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个月,称为更卒。每人按一定次序轮流到京师服役一年,称为正卒。
1.周代军制,每户出一人编成正式兵员﹐谓之正卒。 2.汉代徭役之一。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都得服役。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个月,称为更卒。每人按一定次序轮流到京师服役一年,称为正卒。
- AI解释
词语“正卒”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正式编制内的士兵或军士。这个词主要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特指由国家或者地方正规招募、训练并编入军队体系中的士兵。与之相对的是“杂兵”,即未经正规训练或临时征召的士兵。
详细解释
- 定义:正卒是指按照一定编制和标准选拔出来的正规军士。
- 特点:
- 经过国家或地方官府的正规招募;
- 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具备一定的战斗技能;
- 拥有明确的军衔、等级划分;
- 享受相对稳定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造句
- 在古代战争中,正卒通常是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重要力量。
- 正卒在战场上通常能表现得更加勇猛和有序,因为他们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
- 这位将军手下有数千名正卒,战斗力远超杂兵。
- 正卒们因为受到良好的训练,往往能够更好地执行复杂的战术命令。
- 国王下令将所有的正卒调集起来进行紧急防御任务。
这些句子有助于更具体地理解和使用“正卒”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展现它的含义和重要性。
分词解释
卒
zú,cù
1 兵:士~。小~。兵~。2 旧称差役:走~。3 死亡:病~。生~年月。4 完毕,终了:~岁(度过一年)。~业(毕业)。5 终于:~胜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