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霜的拼音、解释、组词
草上霜的简介:
cǎo shàng shuāng
1.羊毛皮的一个品种。其毛附皮处呈灰黑色,毫端则白色,圆卷如珠,若霜落草上,故名。参阅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翻毛外褂马褂》。
1.羊毛皮的一个品种。其毛附皮处呈灰黑色,毫端则白色,圆卷如珠,若霜落草上,故名。参阅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翻毛外褂马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草上的霜。《元史.卷一六九.石抹明里传》:「睿宗尝从太宗西征,在道绝汲,曷鲁晨起,聚草上霜,煮羹以进。」
2. 一种贵重的羊皮。其毛近皮处为灰黑色,尖端则呈白色,圆卷如珠,似霜在草上,故称为「草上霜」。
《草上霜》这一词汇并非一个固定的成语或俗语,但我们可以从其字面意义和文化背景来解析。"草上霜"三个字分别代表了“草”、“上”、“霜”,可以理解为在草叶上覆盖着一层薄霜的景象。
字义分析
- 草:自然界中的植物,通常指低矮的、容易被忽略的小型植被。
- 上:表明位置关系,意为在某物之上。
- 霜:天气转冷时,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形成的白色冰晶。
整体来看,“草上霜”描绘了一种清冷静谧的自然景象,象征着一种轻盈、纯洁而又稍纵即逝的状态。它常被用来形容事物的脆弱性或易变性。
造句
- 凌晨时分,田野里的每一棵小草都覆盖着一层薄霜,宛如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银白的纱衣。
- 初冬时节,漫步于公园的小径旁,只见“草上霜”轻轻覆盖在绿叶之上,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寒冷包裹。
- 他心中总是笼罩着一层难以言说的情绪,就像清晨的薄霜一样轻盈却难以触碰,令人感到一丝凉意和惆怅。
-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田野间“草上霜”的景象,既美又静,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替的故事。
- 春天来临时,那曾经覆盖着“草上霜”的小草重新披上了绿色的新衣,整个世界都显得生机勃勃。
以上就是对《草上霜》的详细解释及其五个造句的例子。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
分词解释
草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霜
shuāng
1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降。~冻。~序(指深秋季节)。~秋。~期。~天。2 像霜一样的东西:柿~。西瓜~。3 形容白色:~鬓。~刃。~锋。4 喻高洁:~操(高洁的节操)。~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