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封神演义的简介:

fēng shén yǎn yì
一名《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商周列国全传》。长篇小说。明代刊本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一说为道士陆西星作。一百回。叙述商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佐周武王伐纣事。颇多神佛斗法的描写。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名。明代神怪小说。一说为许仲琳作,李云翔修订;一说为陆西星作,有一百回、一百二十回本。作者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再参考古籍和民间流传的故事纂集而成。本书著重此一历史线索,对暴君、暴政有所揭露、批评。其中哪吒闹海故事和他的反抗性格,写得较为精彩。也称为「封神榜」、「封神传」。

封神演义》,原名《武王伐纣平话》,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属于神魔小说的一种。该书主要讲述了周朝初年,商朝末年姜子牙辅助周武王姬发兴师讨伐暴君商纣的故事,描绘了从殷商到周代的更迭过程中的诸位神仙、英雄豪杰的传奇经历。作品不仅包含了精彩的神话故事和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也渗透着大量儒家文化思想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

详细解释

  • 作者: 《封神演义》的创作年代大约在明代中期,具体作者已不可考。
  • 题材类型: 属于古典神魔小说的一种,主要通过神话传说和虚构故事,展现了一个英雄辈出、妖魔鬼怪并存的世界。
  • 主要角色: 姜子牙、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妲己、苏妲己等。
  • 主题思想: 以忠孝节义为核心,歌颂了正义与忠诚的胜利,批判了残暴与邪恶的行为。

造句

  1. 小说《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
  2. 虽然现代人们很少阅读《封神演义》,但这部作品的文化影响至今未减。
  3. 在春节期间,很多地方会举办与《封神演义》相关的戏曲表演。
  4. 通过学习《封神演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
  5. 电视剧改编自《封神演义》的故事,让现代观众也能领略到古代神话的魅力。

分词解释

fēng

1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闭。密~。~口。~存。~条。~贮。~面。~底。~锁。~顶。冰~雪飘。~山育林。2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赏~。3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侯。~君(领有封地的贵族)。~邑。~拜(拜官授爵)。~典。~建。4 疆界:~疆。~域。~界。5 限制:故步自~。6 帝王筑坛祭天:~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7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信。8 姓。

shén

1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仙。~怪。~主。~社。~农。~甫。~权。鬼使~差。2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秘。~奇。~异。~话。~机妙算。3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勇。~医。~通。~圣。~速。4 心思,心力,注意力:劳~。凝~。~魂颠倒。5 表情:~色。~采。~姿。~志。6 精神:~清气爽。7 姓。

yǎn

1 根据事理推广发挥:推~。讲~(亦作“演讲”)。~义(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2 依照程式练习:~练。~示。~算。~武。~习。~兵场。3 不断变化:~变。~化。4 把技艺当众表现出来:表~。~出。~播。~奏。主~。义~。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