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讟的拼音、解释、组词
怨讟的简介:
yuàn dú
1.亦作"怨黩"。 2.怨恨诽谤。
1.亦作"怨黩"。 2.怨恨诽谤。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怨恨毁谤。《后汉书.卷二二.王梁传》:「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
《怨讟》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献中有出现。它的含义主要指人民对政府或统治者不满、抱怨的情绪。这个词汇结合了“怨”和“讟”的意思。“怨”即心生不满,而“讟”则是公开地表达这种不满。
详细解释
- 怨:内心感到不平,通常是对某些行为或结果感到不满意。
- 讟:即说话、议论。指将心中的不满情绪公开表现出来,多用于批评或者抱怨。
- 合用:“怨讟”因此指的是民众对某一事物的不满和抱怨。
造句
- 古代帝王如果忽视了百姓的实际需求,往往会招致天下大“怨讟”,从而影响统治的稳定。
-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许多百姓因赋税沉重而发出强烈的“怨讟”之声。
- 政府应该积极倾听民众的意见和建议,防止出现“怨讟”情绪扩散的情况。
-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怨讟”,希望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政府应及时回应民众关切,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怨讟”。
使用这些句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怨讟》这一词汇。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怨”和“诉”合用更为常见,如“怨言”、“申诉”,表达的含义也接近于“怨讟”。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