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的拼音、解释、组词

子夜的简介:

zǐ yè
①半夜。因古时十二时辰中属子时,故称:已是子夜时分,还未就寐。②长篇小说。茅盾作。1933年发表。吴荪甫是30年代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家。他合股组织了益中公司,收盘了不少工厂,企图建立一个实力雄厚的“工业王国”。但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竭力排挤、打击他,加以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吴荪甫终于彻底失败。作品结构宏大,构思严谨,并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夜半子时,即晚上十一点到一点。【例】这个在子夜播出的广播节目,以轻音乐为主。

1. 即半夜子时十一点到一点。唐.吕温〈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诗:「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唐.皇甫枚《王知古》:「不谓宠及迷津,庆逢子夜。聆好音于鲁馆,逼佳气于秦台。」

子夜》是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3年。这部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上海和杭州两个城市的商业竞争、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以及各种人物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矛盾冲突。

详细解释

  • 内容:《子夜》主要讲述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产阶级赵伯韬之间的激烈斗争。吴荪甫希望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国家经济,但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遭遇重重困难。
  • 主题思想:小说深刻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如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封建残余的影响以及工商业内部的矛盾等,反映了作者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经济和阶级关系复杂性的深入观察与思考。
  • 艺术特色:茅盾运用丰富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环境刻画,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紧凑,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

造句

  1. 在《子夜》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主人公吴荪甫的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2. 小说中的赵伯韬是一个典型的买办资产阶级人物,《子夜》通过他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
  3. 茅盾先生在创作《子夜》时,巧妙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小说意义深远。
  4. 子夜》中描绘的商业竞争场景生动逼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5. 阅读《子夜》,不仅能够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还能感受到作者对民族命运深沉的思考。

分词解释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1 天黑的时间,与“日”或“昼”相对:~晚。日日~~。~阑(夜将尽时)。~盲。~幕。~宵。~话。~袭。~行(xíng )。~战。